仅29家在营网贷平台!业内:多方应理性应对当前形势

2020-08-31 15:46:44

从兴起、火热,再到如今一片冷清,P2P网贷市场参与者们在跨过“山和大海”之后,最终离场。

在以清退为主基调的网贷专项整治中,P2P市场持续出清。近日,据央视新闻报道,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、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,网贷平台监管经历了很痛苦的阶段,现在走到根本性的转折,从最多时的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,专项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会基本结束,转入常规监管。另据郭树清透露,出借人的资金还有8000多亿没回收。

业内人士习惯用“过冬”来形容网贷行业的清退大势。其后隐藏着的,或是监管的“一言难尽”,或是平台的困局,抑或是投资者的无奈。但无论怎样,理性看待当前网贷行业所处形势,是在营平台最终实现“安全上岸”(转型或退出)的应有之义。

P2P大幕渐落

回溯P2P发展,火热时人人皆谈P2P,动辄至少20%以上的收益率更是吸引了众多普通用户。但高收益对应高风险,不少平台推出的理财项目,其背后并无真实资产,这就导致投资人的理财资金“打水漂”。

行业野蛮生长背后的风险引发监管关注。2016年8月,原银监会下发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,联合此后发布的网贷备案登记管理指引、资金存管指引、信息披露指引等文件,网贷行业逐步走上规划化发展道路。

在此背景下,市场出清加速,部分平台开始以被动或主动的形式退出,部分平台则努力拿到“通行证”(网贷备案)。

合规发展目标的推进终究被网贷行业频现的暴雷潮打乱了节奏。2018年6月-8月,唐小僧、牛板金、投之家、钱爸爸、银豆网、草根投资等网贷平台相继暴雷。由于这些平台交易规模和投资者用户数量较大,市场悲观情绪一度到达顶点,挤兑势头随之加剧。那个阶段,几乎所有在营网贷平台都遭遇流动性危机,这亦被业内人士视为行业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。

为了避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,2018年8月,全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办下发《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以及108条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》,网贷平台备案再迎实质性进展。按照《通知》,监管将合规检查总体分成三个步骤:机构自查、自律检查、行政核查。

按照地方监管要求,网贷平台在推进合规检查的过程中,需要不断降低待还余额、降低出借人数、降低借款人数(即“三降”)。监管此举有意推动网贷平台合规发展,但从现实情况来看,部分平台由于缺少新增业务,随着存量业务不断压缩,后续生存愈发艰难,最终要不退出行业,要不走上“不归路”。

而让部分从投资人挤兑中走出来的网贷平台没有想到的是,2019年会陷入更加艰难的生存境地。

一方面,随着头部P2P平台如团贷网等暴雷,市场恐慌情绪重掀,监管亦在风险中持续收紧,部分中小型网贷平台相继清盘,或是进行转型,抑或是被警方立案;另一方面,经济发展步入下行周期,私募机构跑路、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等不断上演,包括银行、信托、保险等金融机构均不可避免受到影响,风险抵御能力远不及金融机构的P2P平台更是成为“重灾区”。

而原定于2019年6月完成备案的规划亦无明确消息,在此背景下,P2P平台退出历史舞台逐步成为监管、从业者的共识。

在清退主基调下,国内多个省市宣布取缔辖内网贷机构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包括内蒙古、陕西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西等20余省市相继发布公告称,取缔辖内所有网贷机构。

行业发展何以至此

“网贷行业发展何以至此?”这是部分网贷行业观察者不时发出的“灵魂之问”。回看网贷行业这些年,P2P大幕落下,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:平台、监管、投资人均有值得反思之处。“雪崩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”。

“网贷行业确实是一个稍微努力,就容易进去的赛道。‘挂1挡带点刹车’,往前走才有可能顺利‘下车’,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在高速路上‘开慢车’?”

一名在网贷行业发展巅峰时期选择离开的高管坦言,早期确实有不少平台是怀抱好的初心谋求发展,但后续随着监管、市场环境等方面变化,为了维系生存,可能就会采取一些违规手段,“雪球越滚越大,终致倒下。”

从监管角度看,一名接近地方金融办的行业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针对P2P的监管属于一种运动型治理模式,而这种常规模式的有效性显然有限。一方面,在P2P发展早期,其是否具有金融性质、是否应纳入金融监管视野,监管部门需及时做出判断;另一方面,在明确监管部门之后,监管规则的设置也并未有效跟上。监管未曾想到在P2P检查、备案中会存在如此多的现实难题,比如涉及到央地监管、不同部门的协调等等,最终看似谁都在管,其实可能谁都没有管。”

而从投资人角度来看,很多投资人早期易被高收益所吸引,并不了解高收益需要高风险才能覆盖,且存在不少跟风、侥幸心理,比如抱着 “反正也看不懂,别人投什么我也投什么”的心态参与其中,最终深受其害。而在网贷行业出现舆情危机时,部分投资人盲目挤兑,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平台的危机。

短期内看,网贷风险已掩盖住了行业自身的价值。“这个行业目前给监管更多的印象有点像‘坏孩子’,似乎是风险大于实际的功能,但如果从未来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来看,应该相信‘坏孩子’到之后很有可能就成为‘好孩子’,受到大家的认可。”网贷行业某资深观察人士强调,现有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覆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,且小额信贷管理成本较高,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太大意愿做此类业务,最终就得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去做这件事。多方应理性看待行业价值和当前发展形势。

理性应对当前形势

在清退大势下,部分网贷平台逐步清退存量业务,并探寻可行的转型路径。但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,又给网贷平台清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。当前,部分在营网贷平台债权转让速度放缓,投资人因恐慌集中到平台挤兑,导致平台出现兑付危机。

所谓“债权”,即投资人A通过网贷平台将钱借给了借款人B,并约定了金额和期限。这时,A就拥有了要求B按约定还款的权利,这就是债权。

假若1个月之后,A急需用钱,但是跟B约好的还款期限未到,A选择把这笔债权转给投资人C,提前拿回这笔钱。这时C就成为了B的债权人,等到了约定的还款期限时,B直接将钱还给C即可,这就是债权转让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债转的速度快慢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。即当市场上同时有10个A和100个C时,P2P平台便能迅速地帮A找到C,这样A能够提前拿回借出去的钱。然而当情况变成100个A和10个C红时,网贷平台找到C的速度就会明显变慢,A就没法立刻拿回借出去的钱。

债转变慢是否意味着平台暴雷或投资人的本金“打水漂”?答案是否定的。即便债权一直没有转让出去,只要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好的时间还清借款,出借人一样可以把钱拿回来。比如若A和B约定的借款期限是一年,无论是否存在C这个角色,一年的时间到后,B就得按照约定把钱还给A。

当B因为多种因素未能及时将钱归还给A时,很多投资人便将矛头指向P2P平台,认为P2P平台应该垫付。但事实上,P2P作为信息中介,按照法律法规不能设有资金池。当A将钱借给B时,P2P作为信息中介不能碰这笔钱,只能收取服务费,所以也就没有资金池。因此,当A想要提前收回借给B的钱,P2P平台只能做的就是“寻找”C。

但当下投资人对网贷行业缺乏投资信心,且监管要求平台不能再新增客户等,寻找到C的可能性大大降低。而即便债权到期,受新冠疫情、经济周期、恶意逃废债等多重因素影响,亦存在借款人B未能及时向A归还本金等情况。

“投资人应该理性看待这样的情况,并与P2P平台保持积极良性的沟通,切勿采用极端手段维权,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。”有网贷行业资深观察人士直言,平台也应将债权情况及时告知投资人,避免投资人集中挤兑,妥善化解存量业务风险。此外,监管也应出台具体政策,引导在营网贷平台实现转型或有序退出。

关闭
精彩放送